极乐世界 – 蔷薇后花园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座被遗忘在世界角落的城,那里四面环山,与外界的一切都断绝了来往。
这座城的祖先原是居住在索兰德某一个村落的精灵,为了躲避战乱,他们穿越了千里万里的山川,来到了这一片世外桃源。
他们在与世隔绝的这长久的时间中发展出了自己的语言,然而他们的字典词典里,有许多字词,却唯独没有痛苦或与痛苦相关的词。
这里是没有痛苦的城市,居民们无时无刻都洋溢在幸福与快乐之中,城外的人们把这个城市的名字称作“失乐园”。
当然,城里的人并不这么称呼自己的城市,他们就把这地方叫做“城”。因为他们只知道这里,却不知道除了这城,外面还有一个广阔的“世界”。
在这座城,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是快乐的。居家是快乐的,出行是快乐的,吃饭是快乐的,睡觉也是快乐的。
城市中出现的任何天气状况,也都是让人快乐的,不论刮风,下雨,天晴,降雪或是落冰雹,对于这城的人们来说都是好天气。
这座城没有城主,自然也没有法律,快乐就是唯一的法律。
是的,这是一座快乐的城,城里的每一个居民,每时每刻都沉浸在快乐之中。
这座城市没有婚姻,也没有所谓的配偶,或是从属性的男女关系,因为这座城不需要这些关系来限制了快乐,性交是快乐的,只要快乐,那就是被允许的。
因此,这座城随时可以见到有人在道路上,或是在乡野中,在任何地方做爱。男人可以在路上与随意的女性交欢,当然男人同男人,女人与女人也都可以在随意时间,随意地点交欢。
乱伦禁忌在这座快乐的城市根本不存在,儿子和母亲可以在父亲的面前同床交配,父亲可以随时把在母亲面前把年幼的儿子或者女儿摁倒在床。兄弟姐妹之间的大乱交更是常有的事,因此这座城市里各个家庭都有一张巨大的床,可以让许多人在床上交欢。
只要某一方提出性交的需求,另一方绝对不会拒绝,因为性交是令人快乐的。
疼痛在这里并不代表着痛苦,而是与快乐直接挂钩。鞭子成了这座城市的生活必需品,这座城市里几乎每个人都会制作精良的鞭子,用以抽打他的邻舍或是陌生的路人。不会有人怪罪你,因为不论是鞭打人的人,或是被鞭打的人,都会在鞭打与疼痛中感受到快乐。
在这里,死亡也是被视作快乐的,他们认为死亡是进入了永恒快乐的状态。所以,葬礼在这里不是一件丧事而是一件喜事,若在一个社区或是一个家族中有某个成员去世了,人们就都为他感到高兴,举办盛大的葬礼,设摆丰盛的宴席,共同恭喜他c位出殡。
所以,杀人在这座城里也是被允许的,因为不论杀人还是被杀,对于杀人者和被杀者来说都是快乐的。在路上见到有死尸倒在血泊中,无需感到奇怪,只需要为他感到兴奋与开心便好,因为他已经进入到极乐的世界当中去了。
这就是这么一座快乐的城,所有人都快乐,这里不存在痛苦。
关于这里的饮食,虽然城里四面环山,人们广种小麦,散养牛羊,但是这城里却没有厨师。人们的家常菜是可能生的或者可能熟的麦片,搭配可能生可能熟的牛肉羊肉,偶尔有窗边树枝上摘的几片树叶点缀,或者地里拔的几根野菜装饰。只要他们辨别“能吃”就会去吃,只要“吃饭”,他们就会感到快乐,煮饭,也能快乐,为何还要在意吃什么,煮什么东西呢?
这座城里有许多作家,却没有文学家,因为城里没有人能写出小说,诗歌或者是散文。城里有很多人写小说,但小说里却没有一个有逻辑或是因果联系的故事,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始末,有的只有事件的堆叠,而每一个或结束或未结束的事件都是他们感到快乐的。
而散文,城市里的作家倒是能做到第一个字,他们能写出无数的意象,无限的隐喻和转喻,却从来没有做到让它们串联成一篇文章。他们的散文从来没有议论与抒情,因为不需要,也不知道如何写,他们只有快乐,他们无需辩驳,也无需抒发,更无需证明。
诗歌又如何呢?韵脚是束缚快乐的污秽,他们自然会舍弃,倒不如说韵脚这种东西从未在他们的写作观念中出现过。他们的诗常常很长,有一篇叫做《树木,厕所,操女人,柜子,走路,坐》的诗,写了三千零五十五页,名词,意象,修辞胡乱堆叠,中间的两百多页互相嵌套,四百多页毫无更改地重复。诗中没有能获得意义与信息的内容,除了在第两千一百一十一页的第三行中的:“我想拉屎。”
然而他们依然建立了一个巨大的图书馆来保存这些作品,但图书馆里对这些书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类和分区。但是阅读就能使人快乐,谁会在意自己要读诗歌还是散文呢?
城里没有文学家,倒有不少思想家。
这城的所有思想家百余年都始终在围绕着一个难题思考,那就是:“什么是快乐?”
毫无疑问,他们的第一个答案是:“思考就是快乐。”
当然,有的思想家认为这不对,随后他又很快醒悟,随后就提出:“否认就是快乐。”
随后许多思想家就认同,随后他们又惊觉,就提出:“认同就是快乐。”
经过数百年的争论,认同派的思想家认为:快乐就是一切,万事万物都是快乐。
而否定派的思想家认为:快乐就是那个除了快乐本身什么都不是的东西。
于是思想家里产生出认同派与否定派,他们互相认同互相否认,但他们都感到快乐。
然而思想家中出现了一个异类,他原本是否定派的坚定支持者,然而他后来否定了否定,也否定了认同。
他重新思考:“什么是快乐呢?”
他思考了许多东西:性交,拷打,写作,树叶,太阳……这些当然都令人快乐。
然而这些很显然都并不是快乐。
他日夜沉思,却百思不得其解,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感觉,他的快乐遗失了,他感到无与伦比的痛苦。
他忽然猛拍桌子惊呼:“哈!这就是!这就是快乐!”
这种不同于快乐的感觉,他将其称为痛苦。他向全城的人演讲,却没人理解他,因为所有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痛苦。
然而他说:“快乐就是痛苦的时候丢失的那个东西。是的!痛苦就是不快乐的感觉,我们要得到真正的快乐,我们首先要使自己不快乐。”
此语一出,全城哗然,他们并不是震惊于他道出某种真理,而是因为他竟然宣称快乐是附属于不快乐的,怎么有人会认为不快乐要比快乐更重要呢?
他在这城里犯了唯一的法。
城市的居民咆哮着把他捉拿,他们大吼:“不能让他快乐的死去!”
但要如何让他不快乐的死去呢?众人根本不知道痛苦为何物,只知道无论如何做,就连让这智者是死这件事都是让他快乐的。
城里的人都迟疑了,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只有他的死是不快乐的!”有一个人起哄说,随后全城的人也都附和。
站长:审核发文真的很累很无聊的啊
求你们多点几下广告
给我每天继续肝下去的动力好不好?
那位智者就被绑在石头上,沉到湖中,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智者死后,全城人都因他不快乐的死而快乐着,人们互相唱歌,舞乐,甚至有人当场交配以示祝贺。
然而人们在狂欢中却没有意识到智者的思考已经被证实了。
因为他不快乐的死却促成了城里民众的快乐。
狂欢以后,一向快乐的市民们认识到了一件事:不快乐是可以带来快乐的。
人们便都想尝试如何变得不快乐,他们开始拒绝随地交配,拒绝乱伦,拒绝随意杀戮,甚至拒绝饮食,拒绝睡眠。
然而他们都无法感到不快乐,因为他们的脑海里,无论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是值得快乐的。
他们做尽了一切能做的事想要得到不快乐的感受,却发现根本无能为力,寻求不快乐的人们焦躁,不安,饥渴难耐,痛苦不堪。
不久后,人们才猛然惊觉:原来,他们一直苦苦追求的不快乐,那被智者命名为痛苦的感受,早就已经呈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这事以后,人们都离开了城,因为那里已经寻觅不到他们的快乐,那城就变成了无人问津的废墟,变成了人们口中相传的失乐园。
色孽神选
好哲啊
怪啊
这种水平的文章怎么能发在这里,太屈才了
这可太色孽了,当初的豆芽是追求极致的享乐和刺激,有一种是把惨叫以能够当作武器使用的高分贝音波播出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