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未知 ♥

河流纪事

河流纪事 – 蔷薇后花园

薇薇安。

我该对那群人说我怀念你,其实没有。我只是在徒劳地寻找你留下过的踪迹。我听见身着黑衣的人抱着厚厚的圣经颂念,”Ashes to ashes, and dust to dust”,但我从未为你流下眼泪。眼泪带有盐分,会损害电路板,液体还需要额外的计算量。数据层不需要眼泪。

我不知道我在寻找什么。

我还记得你小时候拖着笨拙的步伐在街上奔跑。艾尔文城的街道——和数据层的多数城市不同——颇有旧地球的风味。我看见你沿着穿城而过的运河两岸奔跑,踏在石砖铺成的小路上转过一个又一个转角,跑过金属雕花的屋檐和窗棂。你朝着迎面开来的渡船挥手,渡船上的人们也挥手向你致意。而我追在你身后,气喘吁吁地,头顶有淡青色的天空撒下明亮的线条。

但数据层并非现实。于是在你穿过有轨电车的轨道、跑过在路边玩杂耍的人、跑过城里的大教堂之后——你会再一次看见新的街区从面前升起。城市最初的建设者将西欧风格的建筑——繁复,冷肃而简约——按非欧几何堆叠于其间,无穷无尽。而当你跑得太远,纷杂的街道和交错的道路就会和城外过于亮彩而炫目的世界一样,让你感到惊惧和不安。

这时候我会赶到你的身边,嗔怪你跑得太远,最后带着你一起回家。每次都是。

我听见一身黑衣的牧师让我上前,而我手里握着花束。我和他们不一样。我一生中从未信仰过宗教,我不相信人死后会升上天堂,无论是麦克斯韦宗的还是基督教的——但你相信。

所以我在这里,做着我自以为无谓的事情。

从这里再往前走,走出了墓地的门,再走三分钟是米勒家开的衣店。你还在的时候很喜欢他们的衣服,米勒太太也会抚摸着你的头顶,感叹你的个头长得真是快,功课做的也好,比城里的其他小孩子成长得都要迅速——那是当然。今天他们也来了,都穿着黑色礼服,就站在后面。米勒先生手里抱着一捧花,米勒太太拉着他们家的第二个孩子。他们家的长女曾经和你在一个年级念过书——是由真正人类担任教师的学校。很古怪,不是么。她后来去了远方某个更现代而嘈杂的城市,今天还有工作要做,没有过来。

这里的孩子很少留在此地,除了你。

我以后再也不会光临他们家的店铺了。

我听见钟声响起。他们一铲又一铲地将泥土撒在你的棺木上。最后棺木已经看不见了,于是有人抱来一方沉甸甸的大理石,小心地放置在顶上。

数据层的大理石没有重量,重量是我们赋予的。在更南方的城市我见过有人将大理石悬浮在空中做成雕塑,而在这里我们依旧将它作为墓碑。

我记得后来我们初尝云雨之欢。我褪去自己的衣服,把你扑倒在床上——直到我们二人都沉浸在对方之中,喘着粗气,你的脸上泛起潮红。那之后暮色已经低垂,而我们就坐在那里,靠着床头,看了一晚上的星星。

我不该这么做。她说我该把你当作孩子来养育——但你让我无可救药地想起某个世界,想起某个有着淡褐色眼眸的人。数据层给我以沉没之处,而我错误地期盼它是一个温柔乡——但它不是。死亡才是。数据层有它自己的法则,而我意识到时早已深陷其中,无从选择逃避或接受。

你后来问我星星有多少。我说不知道——但其实我知道。数据层的内核来源于一百多年前,1970年代的Fortran代码。星空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所以他们用最简单的算法来生成。线性同余法的周期是65536,天上的星就有六万多颗——已经够多了,很像真的,不是么。

我们后来去过城市的边缘旅行。我们站在高高的城墙上,看下方如同肥皂泡沫一般变幻的数据层。清晨的雾气蒙上我们的双眼,显得下方流淌的广袤河流不甚真实。间或有人从此处跃下,自此汇入洋流。你问我为什么不离开。我笑着反问你为什么不,你没有回答。

我并非生性安土重迁——事实上此处也并非我的故土。我欺骗自己说我厌倦了变幻,但之后才发现我仅仅是想逃避而已。但是除此之外,在我们平静的生活之外——我还欺骗过你,很多次。

我从未告诉过你,桌上那张相片里,和我站在一起的陌生女子是谁。

我从未告诉过你,这个世界并非仅有数据层,数据层并非现实,在数据层之外,还有更加广阔,无边无际的世界。已经陷入连绵战火的世界。

我从未告诉过你,十四年前,我真正的妻子,基金会研究员薇薇安·陈死于GOC的空袭,而我带着她的遗产,一台生物计算机和其中刚刚会牙牙学语的AI逃到某个早已废弃的防空洞中,在那里把我和它(她?)接入数据层,陷入永无止境的睡眠,下沉啊,下沉啊,直到再也不可能上浮,再也不可能从南柯一梦中醒来。

而十四年后,当基金会攻进数据层,当他们发现自己的AIC受制于图灵机和冯诺依曼架构的理论极限,他们开始挨家挨户收缴有自我认知能力的人工智能,把它们带走,再顺着网线找到它们的物理地址,取走它们的主机为他们所用——当然,也包括你。

我从未告诉过你我杀了你。我让你在床上入睡,告诉你外面的尖叫声和火光只是人们一时的骚动,很快就会平静下去,像往常一样。然后我接入最高权限,用指令切断了你的电源。

生物计算机就像没有脚的鸟儿,它们一生没有落地的机会,断电即是死亡。

只是啊,当全副武装,胸前别着阔别已久的三箭头的人们用炸药炸开房门,冲进我的房间,看见我在已经空无一物的床前抽泣着放声大笑的时候,我还是会想起一幅阔别已久的画面,在真实的世界某地,在地下一百二十八米的深井底,一个泡在冬眠舱里,胡须和头发都长如鲁滨逊的人,和一团泡在罐子里,摇晃着神经慢慢浮动的有机质,相对无言。

时代的车轮终将把我们碾碎,或早或晚,一如当年,现代化的列车呼啸着压碎我们作为艾尔文蓝本的欧洲小城。或许这一幕不会持续太久,或许吧。至少对我的余生来说足够了。

而现在我正站在你的坟前——一块虚拟的大理石,下面是虚拟的泥土,上面是虚拟的淡青色天空,天空暗下去了,六万多颗虚拟的星开始亮起来,比旧地球上多得多的多——

——插上一束细小的花。

Trivia

  • 灵感来源:爱、死亡和机器人,以及ID: INVADED(我写的时候都没发现这个,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实是有点深)。
  • 如果你想知道的话,文中城市街道的蓝本是阿姆斯特丹。那里运河和街道的关系设计得很好。
  • (一个选取过合适参数的)线性同余发生器的周期通常比65536长得多。但截止到目前(而且可以预计在接下来的三五十年里面应该也是如此),有的分子动力学实验室仍然在使用上世纪70年代某个人瞎写的祖传代码,因此经常会有一些“不够随机”的结果出现。这么做的原因是随机性通常不如可复现性重要。
    试图讲述一个严肃的爱情故事,希望你们喜欢。

注意:本文可能含有少量性相关描述内容,但从意图上来说,该段落为全文主题服务,不适合增删,且描写隐晦。

作者:Diorite

1
查看我收藏的小说
     

3 thoughts on “河流纪事”

  1. 这样动人的故事我愿意读一百遍,我看过的科幻小说非常多,但很少感受到这样的柔情与哀伤

评论区互动指引

首先,欢迎你来的为数不多并逐年减少的文字社区,为了保证社区能够持续运营、社区内的成员都能够愉快的写作、阅读和交流,所有人在社区发言前都需要共同遵守以下守则:

  1. 言论自由具有局限性,在不和下列规则冲突的前提下,你的言论自由的权利会被保证。
  2. 不发布任何同类型网站的链接或任何会被认为是广告的链接,黑话和暗号没问题。
  3. 不发布粗俗、诽谤、仇恨、侮辱或挑衅性的攻击言论。
  4. 有建设性的意见、批评和讨论是允许的。
  5. 最终的衡量尺度:对社区带来利益是否明显大于限制这些言论而制定的更多的条条框框。
  6. 社区是大家的,互动指引欢迎你来补充和完善。

请接受人和人无法完全互相理解,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看法。

出局不会有警告,直接杀头砍账号、设备指纹进黑名单永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